安庆老街老巷— 七:东北埂西北埂

2019-03-18 09:45:56

 
东北埂西北埂:防洪保民生

作者:胡联春

 
 
 
   如今,漫步在宜城路南段,会看到高高的海关大楼,其北侧也是一栋栋楼宇,到处是一派繁华的现代化景象。这时,你可能不会想到,上个世纪,海关后面的这个位置,都是一道高高的圩堤,堤两边住满了人家。这圩堤成东西向,以高家山为界,东边的直达迎江寺后院,叫做“东北埂”;西边的与枞阳门城门口相连,叫做“西北埂”。
 
   据《安庆市志》记载,此埂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位于东门大街(含朱家坡)之北,全长878米。安庆沦陷期间遭到破坏,堤身被建房挤占,成了羊肠窄巷。1954年发大水,人民政府投入财力人力,加宽加高,使之成为东门外抵御江水入城的一道重要堤防。1976年之前,自港务局到炮营山一带防洪墙未竣工,一遇江水上涨,东门外一带就被淹,街道成了河道,家具家什水上飘荡,沿街百姓不得不搬迁到高处,称之为“搬水”。正是由于这道圩堤的防御,洪水才止步于圩堤之外,没有浸入市内,保证了城里市民的安定生活。
 
   不少老安庆人还记得1954年的那场大水。“东门外只有朱家坡坡顶没有水,而两侧的东岳庙、三孔桥全是洪水。”市民胡老先生说,那时站在朱家坡顶上,感觉就是处在“孤岛”上。那个非常时期,人们从坡顶“小盆谷浴室”的后门,穿过东岳庙大殿,通过西北埂圩堤,可以步行到枞阳门城门口。人们生活所需柴米油盐等等物资,就通过这一条安全通道,被抬着、挑着送到居民手中。洪水围困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有着落,功劳大多要归结于这条圩堤。
 
   在1954年《安庆报》上,就有这次抗洪防汛的报道。当时市区江堤上有4000民工上堤,还有1300人的预备队。火正街上堤的民工创造了“两人轮流挑土法”,功效提高了50%;而那时不像今天有铲车、汽车、打夯机,全凭人挑肩扛板车拉,火热的艰辛的劳动场景至今还让不少老安庆人记忆犹新。有些老人甚至还能唱出打夯的号子,朴实、高亢、嘹亮,振奋人心。
 
   东门一带防洪墙竣工后,这道圩堤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了。时至今日,这一带的楼房仍可以看到:地基比其他房子要高上两三尺,那就是圩堤基脚。
 
   “东北埂”、“西北埂”的名字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很多年轻的安庆人也几乎没有听过这样的地名。可是它那力挽狂澜、抗争风浪的形象,却刻在了老安庆的历史上,也刻在了老一辈居民的心上。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