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出了一个严凤英

2017-11-07 15:44:07

作者:郑立松

    1,一百年出了一个严凤英
    2010年四月十三日是严凤英诞辰八十周年。近几年她的生日和忌日(4月8日)我基本上都要到她墓地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去瞻仰她的汉白玉雕像,感触很多。她毕竟是无辜遭罹难,花正红时被罡风打落的,三十八岁的她,死得太早、太惨,太可惜了。1945年她十五岁,是带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心情,到省城安庆正式登台唱黄梅戏的。不料开始走红的严凤英这期间就遭受到迫害,逃离了安庆。十六、七岁就搭张光友、琚光华班子到江南演出;在青阳演出又遭同样迫害。十八、九岁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在南京当舞女卖唱。这个五年真是“一部辛酸史,红颜薄命多。”拨开云雾见青天,新中国建立后的1951年她终于回到她朝思暮想的安庆,在人民政府保护下挺起腰杆子唱戏。1952年以《打猪草》、《蓝桥会》和现代戏《柳戏井》三个戏参加华东(上海)调演,轰动浦江,名扬全国。是黄梅戏发展史上的巨大突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1953年安徽建立国营省级剧团。1954年华东会演,她主演《天仙配》、《打猪草》获得金奖。她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三部电影流传之广,观众之多,生命力之强,是其他戏曲片所不能比拟的。严凤英从15岁到38岁不过是二十三年时间,她排演了大小剧目上百个,充分的证明,她的一生追求的是黄梅戏事业发展与繁荣。纵观黄梅戏百年历史,我认为一百年出了一个严凤英;与京剧二百年出了一个程长庚毫不逊色。她是国家级的人物,为安庆“戏曲之乡”争光,将永载史册。
    2、“货真价值”的表演艺术大师
    近观黄梅戏界梅花奖得主和一级演员共有好几十人,也有新一代的艺术家出现。这说明黄梅戏后继有人,是值得庆幸的。新的一代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他(她)们拿手好戏有几出?的确是一个问号。严凤英演的精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夫妻观灯》等还在占领舞台,经久不衰,当然与严凤英有关。因为她把七仙女、冯素贞、陶金花、王(小六)妻几个人物演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观众百看不厌。现代版这些剧目在化妆、灯光、布景、服装等,比过去确有所提高,但在演、唱上并没有达到严凤英那种境界。希望中青年演员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把严派艺术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出行动。
    3、严凤英的出现催生了剧种的发展
    我与严凤英是在1952年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上才正式接触。她参加以“改人、改戏、改制”为主题的学习,我被任为该班三大队的付队长。在不到二个月时间,我做为一名戏改干部,转变了岐视所谓“戏子”的立场,而她却确立了“艺人”是应受到人民欢迎的尊严。因此我们之间达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三合(讲话合的来、行动合的来、感情合得来)境地。在学习班上她和潘璟琍演出了传统戏《蓝桥汲水》潘反串小生魏魁元,严凤英扮演兰玉莲。表演上虽显稚嫩和粗糙,但展现了黄梅戏这个剧种大有希望的美好前途。因此才有1952年到华东(上海)展演的事发生。暑期训练班一结束,我被派到安庆负责组织这台节目。以王少舫为代表安庆民众剧团与严凤英为首的胜利剧团通力合作,在安庆地、市委大力支持和安庆文联、文化馆积极协助下,通过对传统剧目展演搜索,选择传统剧目《天仙配》中的一折《路遇》、《打猪草》、《蓝桥会》、《补背褡》等传统剧目和新排老舍先生现代戏《柳树井》和民众已经排练过的《新事新办》。节目定下来后,改传统戏、排现代戏。要有一个阵容很强的团队,民众胜利两个剧团不惜一切代价,抽出来的全是主要演员,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由我负责与演员合作,边排,边改,达到各方同意后定稿。现代戏请在安庆军分区文工队王兆乾作曲,并组建八个人的小乐队(原来无乐队,只有二把胡琴跟腔走)。省文工团余建民为执行导演。严凤英扮演《打猪草》的陶金花,《蓝桥会》的兰玉莲,《柳树井》的招娣。王少舫除担任这三个戏导演和舞蹈设计外,还担任《蓝桥会》的魏魁元。严凤英演出的这三个不同人物形象,博得上海人民一致好评。华东及上海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看过《打猪草》后,他说如闻得大自然泥土芳香。华东文工团团长张拓在公报上以专栏的文章称赞严凤英不但能演好古装《蓝桥会》,而且能演好现代戏(指柳树井)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演员。如果说一个《十五贯》能救活一个剧种,那么也可以说严凤英的一台戏,能激发一个剧种飞跃的发展。在上海载誉归来后,安庆地区十三县纷纷建立专业黄梅戏剧团,安徽省在省会合肥建立黄梅戏剧团。不仅是安庆地区,安庆周边地区有的把庐剧团改成黄梅戏剧团为黄梅戏。湖北、江西把采茶戏剧团也改成黄梅戏剧团。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有专业黄梅戏五十一个,这种飞跃地发展,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罕见的。
    4、严凤英成长过程和艺术成就
    严凤英只读二年初小,算不上什么文化程度,由于智商过人加上勤奋,她从山歌、戏文中学文化,学音乐。论文学,她能写出一些新诗,论音乐,她能识谱写歌,还能写一手流利的钢笔字。没有老师,她无师自通。学习黄梅戏来,虽有启蒙老师,只能说是引路人,她是以能者为师。丁永泉、郑绍周、程积善、丁翠霞、桂月娥……等等都是她的老师。比严大四、五岁的桂月娥率先唱《小辞店》走红。她就求教桂月娥,见到桂月娥就以师相待。原本 《小辞店》一路平词到底,一折戏只唱三、四十分钟。严版《小辞店》要唱八十分钟,让观众听过瘾。她把各种版本集中起来加以综合提炼,变成为她专利拳头品牌。所以才有坐着黄包车从一个台口转到另一个台口的事件发生。她离开安庆在大通演戏,安庆的戏迷不惜乘十二小时的小轮去看她戏。郑绍周说严凤英天资过人,在草棚子(安庆华清池对门,现在市工人之家)唱戏时,会的戏不多,只唱《送香茶》、《西楼会》等折子戏和演些丫环戏,但她入耳能唱学起来很快,白天教她晚上就上台唱。日集月累,能唱的戏就多了。在胜利剧院唱《二龙山》她演一个配角丫环,前台老板为了突出严凤英,出戏报时把《二龙山》改为丫环挂帅,这样丫环变成主角,把主角余素贞点兵一段唱词移给丫环唱:“姑娘叫我传大令,大小三军听分明,会用刀来刀两把,会用枪来枪一根,有人救得姑爷命,回山犒赏金和银,有人伤害姑爷命,姑娘宝剑不容情。”稍加改动与原剧情相吻合,博得观众认可并鼓掌欢迎,这真能算严凤英一个传奇故事。老艺人李桂兰说:“1946年搭桐城方智勤班与严凤英相遇,并且合作演出,我只能演旦角戏,她愿意反串与我配戏,我演《戏牡丹》牡丹女,她就演吕洞宾(老生),我演《蓝桥会》的兰玉莲,她演魏魁元(小生),我演《瞧相》,有一天正戏演完演插戏(又名垫戏,黄梅戏演出习俗,演完本戏之后再加上几个插戏和打彩戏)。观众一致呼声要我和严凤英演《瞧相》。二十分钟演完后,观众高呼还要一遍《瞧相》。我没有见到过观众这样疯狂。总之,严凤英是通过舞台磨练把戏学好演好的。”同时她能博采众长,善于吸入对她有用的东西。她积极去学习,学过昆曲、京戏、皖南花鼓戏。能讲各种方言,四川话、上海话……都讲得不错,还学到一手好棋艺。乔志良给她排《天仙配》到华东会演,由于她没受过科班基本功训练,有些动作达不到要求,她每天跟才进团小演员一起练功,经常别人散了,她还在坚持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天仙配》、《女驸马》就可展现出她基本功扎实了。
    5、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
    黄梅戏最受人欢迎就是曲调优美,婉转动听,叙事叙情,情深意切,很多传统唱腔经过她的演唱,总有比别人唱的悦耳。她与作曲家王兆乾、时白林等合作,十分默契。她演唱的《小辞店》平词不平,演《柳树井》一段平词唱:“多少人来多少对眼,人山人海听我言,我唤台下也跟着唤,台下的男女老少哭红眼圈,平时我好像被猫逼的鼠,怎么今天头顶青天。”唱得台下鸦雀无声。五十八年过去了至今我记忆犹新。当作曲家写的曲子她认为唱得不舒畅的时候,她就用自己的唱法,等到作者满意时再记谱定稿。现在是作曲怎么写演员怎么唱,很难有流行的唱腔出现。与琴师、司鼓配合也是这样,她与王文治(琴师)、王文龙(司鼓)长期合作,鼓要怎么打,琴要怎么拉,都要看演员情绪配合。有人说黄梅戏唱腔这么美是严凤英唱出来的,有一个叫萧晓宇美国女博士,原籍湖北黄岗人,是一个道道地地严凤英安庆菱湖黄梅阁严凤英墓地祭拜,晚间她们一行人和安庆戏友举办一个纪念严凤英逝世三十八周年追思会。萧女士说严凤英去世时她才上幼儿园。出国后偶然的发现严凤英音像资料,立即爱上了黄梅戏,研究严凤英,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黄梅戏音像资料,左比右比,总觉得严凤英出类拔萃,无人能比。她是研究人文儒学、道学的,博士论文竟然选择“严凤英与黄梅戏”,可见她对严凤英情感之深。
    总之严凤英艺术生涯是极不平凡地,艺术创作离不开她生活阅历,艺术形象鲜明大气,艺术特色纯真。最后一名话“百年出了一个严凤英”。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