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泰”国药店兴衰记

作者:吴牧

2019-02-15 13:06:58


 
  笔者对安庆老字号情有独钟,多年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文稿,梳理安庆工商业的发展脉络,探索老字号的创业与兴衰,借此想给当今的企业家一些借鉴。
  今年年初,笔者对“老人和泰”国药店”的兴衰发生兴趣,想将它写出来,但由于资料缺乏,迟迟难以动笔。最近,笔者获得一本长篇打印稿,是“老人和泰”家族第三代传人、居住在台湾省台南市的王传盛先生于1995年元月完成的《古城安庆》书稿,其中“月落星移霜满天——七十年悲情家史回忆录”一文是对“老人和泰”的详尽记述(见图)。笔者结合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一老字号进行大致的勾画。
 
 
  清末民初,安庆城西正观门(俗称八卦门)外,店铺林立,行人众多,商业十分繁华。其主干道西正街有两里长,直通大观亭街、大王庙街,两侧是纵横交错的司下坡街、玉虹街、新义街、沟儿口街、五巷口街、太平寺街等街巷,加上靠近长江、皖河,水陆交通便捷,船运码头遍布,人来货往,熙熙攘攘。这一带的商店粼次栉比,振昌布店、祥兴精货店、三阳酱坊、广源酱坊、元宝银楼、黄宝文书局、祥兴精货店聚集于此,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供给链。
 
  资金雄厚的“老人和泰”国药店总店位于西正街,开有两家支店,一店在四牌楼,另一店在孝肃路。因为前来购中药者,多是城乡老年人,药店定名“老人和泰”,含有祝愿老人和祥、平安、健康之深意。
 
  老人和泰国药店的开创者是王传盛的祖父王敬仁,又名甫臣。清朝同治末年,王敬仁与安庆同乡路子纯一道到九江郑天一国药号帮工,光绪二年(1876)回到安庆,俩人合伙在安庆北正街开设老人和泰国药店。三年后,双方因意见不合而拆伙,路子纯在西门外开设人泰纯记药店,王敬仁在西正街二十六号开设老人和泰国药店,从此开创了王氏家族兴盛时代。
 
  西门正街总店规模宏伟。大门前是一道风火墙,石库门额上悬挂“老人和泰”金字招牌。左边匾额是“道地药材”,右边匾额是“鲜明饮片”,昭示国药号的特色与性质;两旁是“双狮盘球”的木雕造型图案。药店大门正对着西正街,后门一直通向太平寺原广昌发染厂,前后分三进共七幢楼房,店房宽二十米,深长六十八米,总面积一千三百六十平方米,加上楼房,共有使用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店面的左侧是一道长形木柜台,上方挂着“灵芝济世”牌匾,靠墙壁摆设着几排木质药橱,几百个抽屉分门别类装着各种药材。为招引顾客,药店大门外常摆着安庆城稀有的留声机,播唱黄梅戏或京剧,最常播放的是梅兰芳等人的唱段。王传盛的祖母王张氏,热天在店门口施茶施药,冬天则向穷人施米及衣服与钱。
 
  药店第二进是接待病人的坐诊堂,摆放着几组沙发与木靠椅,有安庆名中医长年坐诊,根据病人病情,开出药方,由药师按药单配制中药。第三进左边是切药房,右边是熬胶房,熬的是虎骨胶、龟胶、鹿胶。灶内大火熊熊,一盆盆熬成的胶装进铁盒子,等冷却后再切成一片片,装进屉子存放。
 
  老人和泰药店在经营上恪守经营之道,最注重的就是货真价实:药材必须是上等的,质次的坚决换掉,药量必须按方配制,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可。比如清热的特效药清宁丸,按药典规定,用大黄作原料,经九蒸九晒制成;人参是益肺气的贵重药材,该药店从不卖假货,杜绝以次充好;对于牛黄丸、清心丸、大活络丹、苏合丸,药店选料精细地道,严守操作规程。所经营的中草药和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经营中药材,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药店还自制四时花露和各种鲜货,如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鲜荷叶、鲜荷梗等,注重加工质量。店内销售的中成药,除腊丸从申、汉、京、津购进外,其余丸、散、膏、丹均自行加工,配方严格,货色齐全。
 
  药店还特别注重在服务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的店规,对店员、药师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徒工入店必须经过业务知识培训,由店主和老药工及“坐堂医师”言传身教,店员都要会背诵“汤头歌诀”“十八反”,还要了解“脉经”等有关中医中药的传统知识,工作时必须一丝不苟。在严格之外,药店还十分周到,提供特色服务:根据顾客需要,代客人加工丸、散等药剂,代煎中药,免费赠送纱布口袋等;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就派药师带着铜锅等加工工具上门服务;另外,凡外地来购货的客人,每天供应三餐一宿,不收任何费用。即使生意谈不成,也要做到情到礼周。良好的店风给顾客留下极好的印象,其名声也不胫而走。
 
  “老人和泰”自开业后,生意兴隆,销售额逐年上升,销售范围跨安徽、湖北两省,遍及太湖、宿松、望江、舒城、庐江、桐城、六安、霍山、至德、贵池、英山、黄梅等县。由于该店是王敬仁家族管理与经营,始终坚守经营有方,管理有序,服务周全,中药材价廉物美,深受顾客称赞。王敬仁于1924年病故后,其长子王先来与次子王先金所代表的两大房共同参与管理,他们依然遵循王敬仁的遗训:发展药店规模,不得墨守成规;讲究商业道德,坚持按药典加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王先来与王先金接管店务后,兢兢业业,在原有基础上使国药号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30年在国货街增设第一支店,以经营人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犀角、牛黄等高档药物和保健品为主,兼营煎剂,营业额每天银元200元左右;1932年,又在北门城内孝肃路开设第二支店,专营各乡镇中药批发业务,每天营业额银元在100元上下,加上西正街总店每天营业额300元左右,三家药店每天营业收入银元达600元以上。药店共有司帐、营业制药、磨粉、秤货、保管、采购、厨师、学徒、巡更、挑水工等各项人员计85人以上,加上家中两大房18人,合计一百余人,同锅吃饭,可谓盛极一时。
 
  天有不测风云。1938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安庆城被日冦侵占。在这之前,家族掌舵人之一、大房王先来因赴外地收帐,在安庆城外集贤关翻车遇难。家中除了王先金与老人外,还有八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家族的重担就落在王先金一人的肩上。危难时机,他雇了六只木帆船,动员留守的少数店员搬运药店部分药材物,匆匆忙忙逃到怀宁县洪镇避难。但总店、支店的其它货物、药材都丢失了,家财基本毁于一旦。
 
  1938年底,“国药”号在洪镇街上的一家茶馆租了一间房间作门面,以带出来的部分药材开了一个小药店,一家人就住在附近的村庄里。虽然招牌依旧,却已面目全非,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已。破船又常遇顶头浪,日伪组织中的流氓地痞不断来敲诈勒索,要钱要药,不给就抢,一家人生活苦不堪言。正如王传盛1995年元月在编著的《七十年悲情家史回忆录》中所写:“回首来时路,雾深已重重,往事尽成梦,无语向黄昏!”
 
  安庆的著名老字号“老人和泰”国药店,由繁荣到衰落,转眼间化成乌有,留下的是一场伤心的梦,破碎的梦。
 
 
  旧时繁华的西门外大街(玉琳路)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