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安庆军、安庆府与安庆城

2019-02-22 08:11:29

 

南宋安庆军、安庆府与安庆城
作者:刘 东
 

 

 图1:宋宁宗像(图片来源: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
 

 

图2:黄榦像(图片来源: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先有“安庆军”,而后有“安庆府”。嘉定十年(1217),知府黄榦筑安庆府城(今潜山市)。景定元年(1260),沿江制置使马光祖筑新安庆府城于宜城渡(今安庆市区)。
  一、从“安庆军”到“安庆府”
 
  唐代初年,为了防御蕃部扰边,政府在屯驻戍边处设置军、镇等军事管理区,这是“军”这一机构的起源,宋代沿袭之。安庆地区在隋代时名“同安郡”,唐宋时名“舒州”,当时的舒州州治在今潜山。据《宋史·地理志》记载:“(舒州)本团练州。建隆元年(960年),升为防御。政和五年(1115年),赐军额。”这段文字说明:晚唐至北宋时期,“舒州”经历了由“团练州”到“防御州”再到“军”的演变、升级过程。
 
  北宋政和五年(1115),舒州“赐军额”时,最初名“德庆军”。南宋《方舆胜览》卷四十九载:“政和升德庆军,绍兴以康州升德庆府,改本军为安庆军。”就是说:南宋绍兴年间,因为“康州”升格改名为“德庆府”(今广东省德庆县),与我们的“德庆军”重名,故改名为“安庆军”。《舆地纪胜》和《宋史·地理志》都明确记载改名为“安庆军”的时间是在绍兴十七年(1147),“安庆”之名便最早出现于此时。而关于“安庆”二字的含意,有说是取旧“同安郡”与“德庆军”各一字名之,又有说寓意“平安吉庆”,但均未见于早期文献之确切记载。
 
  另须着重说明的是,“德庆军”“安庆军”是具有军事管理和监察性质的机构,长官为节度使,监察地方官员执政,但并不取而代之。“舒州”依然并存,行政长官为知州。
 
  南宋庆元元年(1195),“又以宁宗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舆地纪胜》卷四十六)。“宁宗”即南宋第四位皇帝——赵扩(图1),“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宋史·本纪》卷三十七记载:“宁宗……淳熙十二年(1185)三月乙酉,迁安庆军节度使,封平阳郡王……十六年(1189年)二月壬戌,光宗受禅,三月己亥拜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嘉王。”可知,宋宁宗赵扩曾任安庆军节度使整整4年时间。正因为这层渊源,在宋宁宗继位后,升“舒州”为“安庆府”。“府”虽与“州”同级,但实际地位略高,一般在中央重视的地区才设“府”。
 
  二、黄榦筑安庆府城
 
  黄榦(1152-1221),字直卿(图2),号勉斋,福州闽县人,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弟子,亦是朱熹的女婿。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习惯用简化字写作“黄干”,但近来有福建学者写文章指出,朱熹的弟子中还有位名叫“黄幹”,也是福建人,“榦”与“幹”简化字皆为“干”,所以,作为人名,还是应该写为“黄榦”,更为妥当。
 
  黄榦建安庆府城之史实,不仅《宋史·黄榦传》中有记载,更大量地保存于黄榦文集中——《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元代刻本,收录于《宋集珍本丛刊》,2004年线装书局出版)。黄榦在筑安庆府城之前,曾主持修筑安丰城(今安徽寿县境内)、汉阳城(今武汉市汉阳区)等,应该说黄榦对于筑城之事还是很有经验的。嘉定十年(1217)二月,黄榦出任安庆知府。同年四月,金兵攻破光山县(今河南省东南部),形势危机,“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于是,黄榦向朝廷申请修筑安庆府城以备战守,还未等到上报批准,便于这年的五月八日开始兴工,百姓相当拥护,进献材料,与官兵一齐效力。同时,黄榦多次呈文,请求减免安庆府人民的劳役,以专心筑城。最终获得了准许,百姓因此备受鼓舞,都听从黄榦号令,同心协力筑城。
 
  《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十二《申制置司行下安庆府催包砌城壁事》一文,是筑城完成后,黄榦向制置司的汇报材料,全文1200余字,所记颇详。其筑城采用“包砌法”,即城垣中间为夯土,内外两壁以砖、灰包砌。“自上而下,各用砖厚二寸,除女墙外,城高二丈;自下而上,砖约百片,每片杀入八分;自下而上,共杀八尺,四重之砖又皆横直相交,谓之丁搭,言其一横一直如丁字然。多用石灰浇灌,既干之后,合为一片,牢不可破。”筑此一城,用砖达数百万片,黄榦依靠当地寺观和所属各县,共同完成烧砖任务:“包砌城壁全籍砖灰,安庆府寺观最多,田地山林太半皆属寺观,僧道常住优厚,亦皆肯出力为官司办事,遂委僧道分头烧办青砖,支给柴料工食钱米……已约定烧砖三百余万片。”“本府昨委外四县烧砖约及百余万只。”
 
  据黄榦门生郑元肃、陈义和录编的《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记载:“城广三千四百三十步,通女墙高二丈七尺,趾广四丈二尺,凡一百七十日而毕,役民兵五千人……丁夫通役二万夫……包砌城脚用石三层,城身用砖四重,通计用石六千余丈,用砖五百余万。人夫支费在外,用会二十余万贯有奇。方其兴作也,以城分为十二料,先以一料自筑,计其工费若干,然后委官吏、寓工、士人分料主之。先生每日五鼓坐宣化堂,令合干濠寨官入听命,以一日成算授之……”后来,元代编修的《宋史·黄榦传》也主要采用上述《年谱》中的部分文字。
 
  三、迁府治、筑新安庆府城于宜城渡
 
  黄榦建城后,安庆府获得近二十年的安定。然而继金兵之后,南宋又面临更强劲的敌人——蒙元骑兵。端平元年(1234),蒙古军灭金国,南宋军队乘机收复开封和洛阳,史称“端平入洛”。然而,很快宋军遭遇蒙古军偷袭,溃败,宋蒙第一次战争开始。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将领口温不花进攻淮西诸州,光州、蕲州、安庆府守将或降或逃,三州之地皆遭蒙古大军洗劫,人民流散逃亡。战败后,安庆府治被迫迁到长江上的罗刹州、杨槎州,风雨飘摇。
 
  开庆元年(1259),蒙古大汗蒙哥病亡,蒙古内部汗位的争夺,给予南宋以喘息之机,宋廷开始重新构筑长江防御体系。景定元年(1260),宋理宗任命马光祖为沿江制置使,马光祖考察了沿江一带形势后,决定在宜城渡重筑新安庆府城。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武卫志》记载:“马光祖筑宜城,以固上流。宜城者,雁汊对岸一要害处……不可不城者有三说:大江以北,自黄州而下,和州而上,中间无一城垒以为限隔,城戍于此,则自黄而和之间,声援易接,利一也;石牌、菩萨石之间,江面最狭,正在宜城之下,曩汹汹时,谍知虏谋欲窥此途,有城于此,戍兵为守,则虏有所惮,而不敢睥睨,利二也;自旧安庆府荒榛之后,寓治杨柴洲上,鸿雁飞鸣,无城郭可恃,旧城既未可修复,此地去寓治不远,有险可恃,徙民为便,利三也。”这段文字,陈述了在宜城渡筑城的三点重要意义,其中第二点最为关键,宜城渡附近江面最为狭窄,筑城可以防御蒙古军队从此处渡江。
 
  而在此筑城也有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北隅山高而大,城欲包之,则不可。城于山趾,则外高于内,非城之利。”就是说:北部的山很高大,想把高山包到城内无法实现,而将城建于山脚,则敌人从高处往下攻城,不利于守城。之前也有人尝试筑城,“旧日杨义所筑城基,北临张家港之滨,客山高而下视之,宜其不克城也,城外即是山脚,宜其不能堑也。”马光祖仔细考察后提出:“曷不缩其城而小之,移入主山之上?盖北隅有张家港,水通大江,秋冬则涸。客山在港之北而近,主山在港之南而稍远。因主山而为城,则视昔为狭,然城因山,则用力省,狭则守之易。城在山上,则内高而外低,险在我矣。”就是说:不必建城于张家港之湖滨附近,这样就可以避开北部高大的客山,而把城建于南部的主山之上,获得内高外低的地利优势。读完这段,我们就幡然明白了为什么今天安庆城内会有九头十三坡,原来最初选城址时,就为了守城之地利,而舍弃平坦的湖滨,将城建于山丘之上。
 
  最终,朝廷认可了马光祖的建城方案,“诏光祖城之,速其成,靡缗钱一千余万、米十万余石。”新安庆府城的规模是“筑城周十有三里,高二丈八尺,趾广七尺,顶半之。城门凡七,上皆为楼,羊马墙一千二百六十二丈,濠长一千四百三十五丈而与江湖接。虓将精兵,坚甲利器,戍守其中,遂为江上一巨屏。”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