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皖 楼

关于镇皖楼修建起因,地方史书有十分明确记载:“长江东下,皖为门户,不有巍峨雄杰之观,以补形势之不气,由门户无管束,其气不聚。”
但镇皖楼最早建于何时,记述不详,无从查考。据安徽提学李振裕《镇皖楼》,“皖城东门外,向有楼名中江,屋废而址存,非一日矣。”
可以肯定的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安徽巡抚薛柱斗于旧址再建,并额以“镇皖”,自此镇皖楼声名鹊起,在沿江一带,与振风塔齐名。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驻守安庆,镇皖楼被毁一空。到光绪十九年(1893),安庆知府请款于原址复建,新镇皖楼为三层建筑,当街而立,底层为拱券门洞,前后两道大门(从老照片看,南侧肯定有门通往江畔。另据画家张旺清回忆,东南西北四向皆有门,只是南北二向略小),晨启暮闭,其功用,与北门外堑楼类似,均为老城的第一道防守要塞。
1914年,巡按使韩国钧拨银元900两,由怀宁县知事朱之英牵头再次重修镇皖楼。
古来题写镇皖楼的诗联颇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张英“树色岚光千岭月,渔歌帆影一江烟”;孟命世“霓裳舞罢江天暮,看弄鱼舟兴未阑”;钱选“迢迢江上楼,结构飞参错”;李振裕“夕阳斜对千帆影,晓雾平分万井烟”,等等,都为镇皖楼添色不少。
十分可惜,上世纪50年代初,迎江寺主持月海,以镇皖楼年久失修,梁柱倾斜,木构朽毁为由,呈请安庆市政府批准,将老城风景镇皖楼,拆除得干干净净。
——以上文字摘于@安庆老城闲人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