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篇:40年前安庆人的过年方式
发布时间 : 2017-09-08 16:35 浏览量 : 107

1979安庆城区的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这年的1月28日,是传统春节,之后几天,或是初三,或是初五,也可能是元宵节当天,西市区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灯会。
(司下坡的灯会队伍)
这张照片上的灯会队伍,举着“西市区春节灯会”标牌,其中“西市区”为3块,分由3位年轻的女性手持。有意思的,拍这张照片时,“市”字不知去哪溜了小差,中间部位,由“春节灯会”顶了上来。“春节灯会”4字竖写,上端一左一右,还有两面纸做的国旗。
(看看满街都是看热闹的人)
类似灯会,包括前数年的政治大流行,均由政府部门组织。也很简单,下一个通知,布一下任务,到时安排一些工作带队就可以了。
(公共汽车也开不动了)
1979年西市区的工矿企业单位,或国营,或集体,数量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如长毛絨厂、棉织厂、童袜厂、味精厂、二泵厂等。对于政府组织的活动,基本还是“召之能来,来之能干”的。
(舞灯的与看灯的,都是风景)
反过来,进入21世纪,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类似灯会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却在大幅减少,即便有,也商业色彩浓重地与广告挂上了钩,全然没有当年纯正的意味,自然也少了许多参与的兴致。
(背景的大楼是什么建筑?)
西市区建置变化如下:
1949年4月23日,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大观镇公所,以此为基础,设立大观区。
1952年5月改名城西区。1953年9月再度易名西市区。
(来一个大特写)
1960年5月22日又改称大观区,1961年易名大观人民公社。
1968年8月28日成立西市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27日恢复西市区政府,1980年复名大观区。
(工人俱乐部,还有记得的吗?)
看地形,看建筑,西市区灯会队伍,正由玉琳路向北走司下坡向谯楼而来。队伍中间,我们可以看到高昂的龙头,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物质不丰富,心情丰富)
遇到灯会的日子,市民也几乎是倾城而出。司下坡窄窄的街道,两旁挤满看热闹的人群,那时的服装,多以中山装为主,女性都是棉袄外套一件花罩衫。款式相同,只是颜色上有些许区别。发式也是大一统,甚至连烫发也很少看见。
(1979,安庆人的面部表情)
上述文字,摘于《襟山带江——老安庆》。之所以认定这组为照片时间为1979年,是因为1980年大观区复名,而西市区之名,只能出现在1980年之前。
(注意右上方《佐罗》电影广告)
此次再发,对前期判断进行了肯定,因为同组照片上,出现了电影《佐罗》的海报。《佐罗》是首批被引入中国大陆播放的西方电影,在中国上映时间是1978年,当时吸引了超过七千万的中国观众。
(这个动作,接近专业水准)
已经记不得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了,电影票价应该是1角5分钱。当时安庆电影院主要有5家:东方红、新光、胜利、宜光、解放。
(留意背景的宣传画和标语,时代特征)
本组照片为老友 @安庆蒋跃进
私人收藏,特别鸣谢支持!
(这笑容,永远定格于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