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粉圆子烧肉

作者:@一顿四个包子

2017-12-14 09:54:11


 
 
     小时候(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吧),有一年春节,母亲说要带我到怀宁月山乡下过年。母亲的小姨(我的姨奶奶nāinai)因家境困难嫁到月山,姨奶奶把自己的母亲(我的姨婆婆)也带到了月山。因此,我母亲是以看望家婆(外婆,安庆话读“家gā婆”)的名义带我到乡下过年的。
   我的姨爹爹是一个朴实的山民,颧骨凸起,皮肤黝黑,右脸颊上有颗大痣,上面有几根长长的毛,所以至今还记得。但为人极其纯朴,又娶了城里的大美女(我姨奶奶虽然一辈子贫困,但到老都收拾得青丝丝的),所以,对我们的到来非常热心。
 
    我已记不得当年他们说些什么了,只记得姨爹爹满口地“俉wǜ伢eá”、“kǎi伢eá”地说个不停。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那么个大男人笑起来还有些难为情,或许是见到城里人的缘故吧。
 
   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吃了。早晨起来,一大海碗鸡汤泡炒米,炒米里有三个文蛋(茶叶蛋),还有一只鸡腿!那个年代的孩子,真的是吃货啊。别看我瘦小,一下子就将一海碗炒米和三个文蛋吃尽,然后拿着鸡腿,一边用牙撕拽,一边打着嗝,吃快了的文蛋好像在胃里待不习惯,老要往外跑。鸡腿没煮烂,拽起来有点卡(kā)牙缝,但也因此唇齿留香。炒米香、文蛋香、鸡腿香混合着,小小的人儿进入了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当母亲吃完炒米抬头看着我时,惊讶地问道:“鸡腿也吃(安庆话读‘七’)了?”我 “嗯”了一声。母亲说:“吃(七)了就吃(七)了吧!”当时就觉得母亲的问话很奇怪。后来才听大人说,月山山多地少,当地人非常贫穷。过年时,来了客人,照例要上鸡汤泡炒米,但许多人家养的老母鸡舍不得杀,因为要靠鸡下蛋换点零钱家用。当地人就约定俗成,一家杀了鸡,鸡腿留下来,相互出借。而客人在吃鸡汤泡炒米时,炒米和主人特意补放的三个文蛋可以吃掉,但鸡腿留下,还客气地说:“太多啦,吃不下了!”我兴奋地吃光了鸡腿,主人当然不能说什么。而我的母亲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并未责怪我。后来我在回忆此事时,总觉得母亲是有意让我吃完鸡腿再假装惊讶地说的。
 
    离开月山时,姨爹爹、姨奶奶、姨婆婆一路送出来。姨爹爹一手拿着旱烟袋,一手拎着一个大布袋。回家打开,里面是山芋角(guō)、炒蚕豆、炒六(lē)谷炮(玉米),还有一小袋白粉(那时并不知道就是山粉),用手一挒(liē),白色的粉末往脸上一喷,赶紧逃开。
 
    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年最爱吃的花生、瓜子吃完了,炒米也快吃完了,就连从月山带回来的山芋角(guō)、炒蚕豆、六(lē)谷炮(玉米)也吃完了。馋猫一般的我盯上了那袋白粉,母亲说:“我拓(tā)山粉粑给你吃(七)。”
 
    母亲打开那个白布袋,挖(wǎ)出两汤勺山粉,冷水里放了少许盐粒融化后用来和粉,。铁锅里倒上香油(菜籽油),大火烧得油花四溅,菜籽油的香味随着热气四溢,好闻极了(后来长大了,非常奇怪国人为什么放弃食用菜籽油,而去吃那满是豆腥气的色拉油)。母亲将稀稀的山粉水倒入沸腾的油锅里,自然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坨。油气、水汽蒸腾,很快底面就结了薄薄的壳。母亲用锅铲迅速翻过来,然后锅铲放平,在已经成型的粑上轻轻地往四周拓(tā),粑变得越来越大,底面结了壳后,母亲又把它翻过来,继续用锅铲向四周拓(tā)。反复几次之后,粑比开始大了很多,也变薄了很多。当空气中飘逸起淡淡的山粉味道时,母亲盛起粑,装在碗里递给我:“吃(七)吧!”我一口咬下去,表皮有点酥脆,嚼起来僵(读“讲”)筋筋的,香油又增添了滑腻感。淡淡的山粉味和着香油的味道,刺激着我这小小吃货的味蕾,我几乎是囫囵吞,将一个山粉粑瞬间就吃光了。母亲在旁边看着我直笑,跟我说:“等关饷了,烧山粉圆子烧肉给你吃(七)。”
 
   自那以后我就盼着母亲关饷。期间也知道了月山山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山芋产量高,于是山民们多种山芋。当地的山芋不大甜,不太好吃。但做成的山芋粉却极好。山民家自制的山粉细腻、没有杂质,有一种淡淡的香味。用做芡粉,炒肉丝、做肉圆都非常好。现在母亲要用山粉做圆子烧肉给我吃,我从没吃过。但自从吃了山粉粑后,就开始盼望着。
 
    那个月十九号(父母亲每个月都是十八号关饷,照例给我两毛钱零钱,我都用来买零食和小人书,所以印象深刻),母亲买回了猪肉。做饭时,我就站在灶台边,等着母亲做山粉圆子烧肉。母亲将切好的大块肉放到油锅里稍稍炒了一会,肥肉开始出油时,倒入酱油,酱香味和着猪油、肉香味扑鼻而来;再放入盐,倒入冷水,漫过锅里的肉,用大火烧。这时,母亲用盛饭的碗挖(wǎ)了大半碗山粉,倒入一个大汤盆,将滚开的水倒入,用筷子按顺时针方向快速搅动拌匀(这个程序非常重要。水不开,粉就发不开;搅拌慢了,粉就起块)。
 
   这时,母亲让我揭开锅盖,锅里正沸腾着;母亲叫我将火稍稍弄小一点。母亲的山粉已和好,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还有淡淡的生山粉的味道。母亲趁热,用指头抓取一小撮滚热的山粉(山粉凉了,会结成块),放到另一只手掌上,然后两只手掌搓揉成团,看得出山粉很烫手,母亲不停地将快搓成型的圆子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然后迅速放到锅里烧得正沸的肉上。母亲的动作飞快,一会儿就把所有的山粉都做成圆子放到了肉锅里。酱油一点一点渗进山粉圆子里,山粉圆子表面有些白点,是母亲和粉时没有搅彻底的原因。母亲用锅铲轻轻地在锅底搅动了几下,并没有将肉搅上来。盖上锅盖,用中火继续烧。
 
   过了一会,母亲揭开锅盖,煮沸的肉汤漫上来,山粉圆子染上了深深的酱红色,表皮已经烧软;大块肉瘦肉部分呈酱色,肥肉部分晶莹剔透。肉汤已经不多,母亲用锅铲开始搅拌,将肉和山粉圆子拌到一块。搅动中,山粉圆子表皮少量融化到汤汁里,汤汁迅速变稠。起锅了!
 
   母亲用一个小碗盛了几块肉和几个山粉圆子递给我。四溢的香气让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将一块带着汤汁的大块肉送进嘴里,只嚼了几下,就一口吞了下去。只觉得一股说不出的鲜香直冲向顶门,好像脑洞大开,说不出的兴奋!我又吞进一个山粉圆子,糯糯的表皮混着肉香、酱香在嘴里弥漫。我用上下颚轻轻挤压着山粉圆子,然后用牙齿轻轻咬开,淡淡的山粉香味散开来。口腔里还有咬开肥肉时的肉汁香,唇齿间回味着瘦肉的醇厚香味,还有那浓浓的酱香味。我觉得,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美味了!
 
   我用最快的速度将碗里的圆子和肉吃完,一瞬间,觉得整个人元神出窍,洋里洋呆 ……
 
   后来,我就盼望着月山的姨爹爹、姨奶奶来我家,带来山芋角(guō)、山芋粉,母亲好给我做山粉圆子烧肉吃……
 
   长大后,在饭店吃饭,总爱点上一盘山粉圆子烧肉。吃过大厨烧出的山粉圆子烧肉,吃过回子用牛排烹制的山粉圆子,也吃过农家用柴火烧成的山粉圆子烧肉,但都没有小时候母亲烧的好吃。只有无行云有次用腊肉烧山粉圆子,那种浓香可以跟小时候的记忆媲美。跟无行云探讨过这个话题。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材质问题。现在的猪肉大多圈养,不仅失去了猪肉的鲜香、弹性,还带有肉腥味,咬下去粉渣渣的。山粉加工太精细,粘性太大,山粉圆子韧性十足,而肉汁难以起黏。酱油也不再是那个酱油,虽然据说酱油依然是用豆子酿造而成,但豆子已经不知不觉换成了转基因豆子,原来的香味已经不再。
 
2.           厨艺问题。现在的饭店,厨师大多经过培训,对美食的色香味形都有讲究。为了色的好看,有时就不敢用太多酱油,只好牺牲一部分味。但据我研究,传统徽菜的重色是有道理的。动物的脂肪和蛋白质在滚油里碰上酱油,二者相遇激发出来的香味神仙都难敌!而现在的厨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             态度问题。饭店里,为了追求效益,上菜普遍较快,火候往往不够。肥肉皮沓沓、瘦肉粉渣渣,而山粉的黏汁也烧不到肉汁中去。
 
   
 
   只有妈妈们,为了味的极致,才敢于牺牲色,才敢于放酱油;才愿意烧够火候,哪怕烧变形,只要味道好。所以世间真正好吃的菜,大多出自家庭,出自妈妈之手。
 
 
 
   多年之后,回忆当年的情景,味觉的记忆依然是那么的顽固。美味对于人类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啊。但失去的会再回来吗?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