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2017-11-18 10:12:50


 



  方令孺(1897—1976年),安徽桐城人,“新月派”著名女诗人和散文作家。早年留学美国,1930年至1931年间在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任教,后任国立编译馆译员、复旦大学教授、浙江文联主席等职。方令孺是梁实秋所描绘的青岛大学“酒中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出版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等。
     “五四”新女性
   方令孺1897年生于安徽安庆。方令孺的祖父方宗诚,是桐城派作家方东树的族弟及学生,曾在曾国藩幕府中任过职,后任直隶枣强县县官。父亲方守敦,是书法家,诗人, 自命清高,一生未仕。他有四子五女,长子方时晋,字孝旭,是新月派著名诗人方玮德之父。三子方时乔,字孝岳,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其子方管,就是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事件”中的风云人物、也是著名学者的舒芜。四女就是方令孺,排行第九,被子侄辈称为九姑。另外,现代著名诗人和美学家宗白华是方令孺的外甥。出身于这样一个家族,方令孺能成为30年代享有盛名的女诗人、散文家,不足为奇。她天资聪敏,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她的朋友说她不仅不以门楣骄人,而且根本不愿对人谈论自己的家世,当座中有人一谈起桐城方氏家族,她就会满脸绯红,令人无法再谈下去。不过,她的散文中有《家》、《忆江南》两篇,婉转道及家世,恰如人言:“所谓书香门第,她的温文尔雅的性格当然是其来有自”。
  方令孺虽出身于贵族之家,她青年时嫁给安徽世家子陈氏,生下一个女儿,惜遇人不淑,终至夫妇仳离。此后即过着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了解她的朋友说她生活极孤独,不喜与人来往,经常穿一件黑色的旗袍,不施脂粉,斗室独居。当一个人在外面踽踽而行的时候,神态间永远带有一种无法抹掉的哀愁。在散文《家》里,她写道:“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有个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叫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所谓给梦魇住似的。”愁绪万千,欲说还休,真也永远无法解脱。
  不久,“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在民主和自由的巨浪激流的震荡下,方令孺也同许许多多被压迫妇女一样开始觉醒,仿佛感受到一阵新春来临的欢欣与愉悦,开始萌发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热切追求个性解放,决心挣脱痛苦与不幸的桎梏,掌握自己的命运。1923年,方令孺赴美国留学,她先入华盛顿州立大学,继而转往威士康辛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专业。1929年,方令孺回国。她决然摒弃过去那种小姐少奶奶的寄生生活,开始独立而又艰难地步入社会,自谋其职,自食其力,决心努力争取“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生”。1930春,方令孺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中文系讲师,教大一国文课程,成为三十年代初期国内为数甚少的几名女大学教师之一。
   酒中八仙
  青岛两年,是方令孺一生中十分难得的较为舒心的日子。当时青岛大学是杨振声主校,广揽英美留学生任教。新月派诸人如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沈从文、陈梦家、孙大雨等一时云集青大,当时学界就有“新月派主青大”之说。在青岛,方令孺结识了不少文学界朋友。他们之间彼此谈诗论艺、应酬征逐,为孤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同为新月社成员的年青诗人方玮德称她为“九姑”,方玮德的好友陈梦家也跟着叫“九姑”,以至新月社上上下下都喊她“九姑”。温暖真切的友情,当给了她许多慰藉。对于方令孺在青岛的快乐惬意的时光,梁实秋在其《方令孺其人》一文中回忆道:
  我最初认识她(按:指方令孺)是在1930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同事,杨振声校长的一位好朋友邓初仲存,邓顽伯之后,在青岛大学任校医,邓与令孺有姻谊,因此令孺来青岛教国文。闻一多任国文系主任,一多在南京时有一个学生陈梦家,好写新诗,颇为一多所赏识,梦家又有一个最亲密的写新诗的朋友方玮德,玮德是方令儒的侄儿,也是一多的学生。因此种种关系,一多与令孺成了好朋友,而我也有机会认识她。青岛山明水秀,而没有文化,于是消愁解闷惟有杜康了。由于杨振声的提倡,周末至少一次聚饮于顺兴楼或厚德福,好饮者七人(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和我)。闻一多提议邀请方令孺加入,凑成酒中八仙之数。于是猜拳行令交错乐此而不疲者凡两年。其实方令孺不善饮,微醺辄面红耳赤,知不胜酒,我们亦不勉强她。
   “九一八”事变后,青岛大学学生激于爱国热情,先后掀起了三次请愿及罢课风潮。最后一次学潮,矛头竟至于指向校长杨振声和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结果,杨振声辞职,闻一多也黯然离开青岛。而失去了庇护的方令孺,亦于是时结束了她的快乐时光,离开青岛,回到北京姐姐家养病去了。
  “雅舍”的雅兴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令孺辗转坦途,随人一起撤离到大西南。她先是任重庆国立剧专教授和国立编译馆编审,后又担任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战乱中,她犹不能忘情于书籍,随身携带了不少特别喜爱的图书。梁实秋说:“我有一天踱到她的房间聊天,看见她有一竹架的中英图书,这在抗战时期是稀有的现象。逃难流离之中,谁有心情携带图书﹖她就有这样的雅兴。”(《方令孺其人》)
  正是在这个时期,她译成了外国著名作家短篇作品集《钟》。还慨然拿出自己珍藏的英文原著《咆哮山庄》,忠告梁实秋译成了中文。
   几经迁徙后,方令孺终暂时定居于重庆市北碚。居处为国立编译馆的房子,与梁实秋住处极近。粱实秋因与其同住一栋房的龚业稚女士之故,名自己的居室为“雅舍”,在此写成了后来广为人称道的《雅舍小品》。方令孺则名自己的居室为“俗舍”。一室草草,只有她女儿和男友每周来看望她。一天,她特意邀请几位朋友去“俗舍”吃饭,朋友们都有些惊诧,以为是未曾有过的事情。那天,她兴致颇高,精心地炖了一锅“东坡肉”,味道鲜美,使朋友大饱口福。但欢宴结束时,她却不无伤感地幽幽地说:“最乐的事莫如朋友相聚,最苦的事是夜阑人去独自收拾杯盘打扫地下,那时的空虚寥落之感真是难以消受啊”确实,欢饮过后的寂寥,往往在人的心理感受上构成强烈的反差,那些孤寂落寞的滋味真是有些难耐。
  有一次,冰心来到北碚,梁实秋在“雅舍”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招待她和另一些朋友。饭后,冰心乘余兴在梁实秋的一本册页上援笔题词道: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刚写到这儿,在一旁围观的一些女客齐声起哄起来,有人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冰心微微笑道:“少安勿躁,我还没有写完。”于是,继续写下去——
  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过了些时,方令孺到“雅舍”来,提起笔来,题了几句话:
  余与梁实秋同客北碚将近二载,藉其诙谐每获笑乐,因此深知实秋“虽外似倜傥而宅心忠厚”者也。实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遥遥相望。雅舍门前有梨花数株,开时引人称羡。冰心女士比实秋为鸡冠花,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薄风流有类孟东野。惟梨花命薄,而实秋实福人耳。
  庚辰冬夜 令孺铭记
  在冰心,或许朋友间相互勖勉而又笑乐的成份更多些,而在方令孺,则更多是有感而发。在“福人”面前,她当会联想及“命薄”如梨花的自家身世。
  “新月”才女
    方令孺的文学创作热情正是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期间萌动的。青岛的海风吹醒了方令孺那久蕴于心中的文学的情思,同新月派诸人的接触和交游更是促动了方令孺创作的冲动。也正是在青岛之游后,方令孺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写新诗、写散文,艺术风格以“清新秀丽”、“聪慧和细腻”见长。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七集中出版了她的一本散文集《信》,为许多读者所爱读。或许是身世所关吧,她的作品中最动人的是那些抒写对已逝朋辈亲人悼念之情的,如悼念侄儿方玮德的《悼玮德》、悼念徐志摩的《志摩是人人的朋友》以及多年后悼念靳以的《青春常在》等篇,读来回肠荡气,令人难以自持。但方令孺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那篇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琅琊山游记》。在这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美文里,她将自己见到的高山深壑中的日光、朦胧的云雾和月亮、飒飒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古老的庙宇、深邃的山洞,加之鸟语与蝉鸣,把山林幽静表现到了极致:
  山中的夜是多么静!我睡在窗下木榻上,抬头可以看见对面的高崖,崖上的树枝向天撑着,或好像沉到一个极深的古井底下。一切的山峰,一切的树木都在月下寂寂的直立着,连虫鸟的翅膀都不听见有一声瑟缩。……我凝神细听,不能入寐。隐约看见佛殿上一点长明灯的火光尚在跳跃,因想起古人两句诗:“龛灯不绝炉烟馥,坐久铜莲几度沉”。
  这种对于山中夜景细腻入微的描绘和体悟,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其中带有极强的唯美主义色彩和古典主义气息,也和“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大致合辙。
  除了散文创作,方令孺还是“新月派”的著名女诗人,与“新月派”的另外两位才女凌淑华、林徽音齐名。方令孺的诗歌创作不多,但艺术成就极高。《灵奇》、《月夜在鸡鸣寺》、《听雨》、《悼念寒冰》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新中国成立后,方令孺先后生活于上海与杭州,继续任教于复旦大学,后来又出任浙江省文联主席。新的社会和新的生活,再一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从1958年至1966年,方令孺发表的诗文不下数十篇(首),内容深广,感情昂扬,表观出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拳拳的热情,文笔更趋质朴与平实。这一时期可谓是方令孺的又一个创作高潮,其代表作有《在山阴道上》、《青春常在——悼靳以》等。
  1976年9月30日,方令孺长逝于杭州。但她留下的作品,将恒久不灭。这正如巴全所说:“在我的心上那位正直、善良的女诗人的纪念永远不会褪色”。(《随想录•怀念方令孺大姐》)。
              原刊《大师的足迹——20世纪上半叶海大校园里的文学名家》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