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2019-01-09 18:31:19

作者:怀宁张全海
 
    康熙三十三年(1694)十月初,刚刚入冬的北京已有一些寒冷,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科武举汇集紫禁城,准备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武科殿试,为争夺武状元、武榜眼和武探花而摩拳擦掌。这其中就有来自安徽怀宁的武解元陈循和来自安徽贵池的武解元曹曰玮二人。当考试结束后,宰相张英拟荐擅作文章的陈循为武状元,而康熙皇帝则钦定武艺超群的曹曰玮为武状元。这当中埋藏着十分曲折复杂的故事,就是写一本书也不为过,这里只能叙述梗概,看官欲知原委根由,且听书家钩玄索隐,细细道来……
 
    
话说怀宁陈氏,那是非同小可,不说聚星堂陈氏后来出了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单表德星堂陈氏,其中一支世居皖城西门,后代出了一位全国道教协会会长、号称“当代太上老君”“仙学巨子”的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陈撄宁,而差一点点被皇帝钦点了武状元的陈循就是陈撄宁的祖上。





   












    陈循(1650—1714),字奏言,号梅溪,本来喜欢文科,但是他的兄长习武,硬要他也走武科道路,兄弟二人在省府县考试中屡屡名列前茅,数一数二。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值乡试之年,然而兄长却在出游江苏时去世,留下一个七岁的儿子,陈循遭此打击,其时老母也有六十岁,他只得在家安慰老母,抚养侄儿,不打算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奈何他的老师非要他必须参加本年的乡试,不得已只得含泪前往南京。由于悲伤过度加上疏于练习,在考前演练中才勉强能够骑射。十月初九头场骑射差点误事,因马匹不合适,陈循不愿上马,最后在怀宁同乡的帮助下勉强为之,谁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所射全中。到了内场策论,这是陈循的特长,安徽巡抚薛柱斗对他的文章大为赞赏,遂选拔为第一名举人,即“解元”。在科举时代,考中解元,那可是轰动性的大新闻,据说之前陈循在那里演练的场地就被当地人改名为“解元巷”。然而陈循并未因此大肆张扬,只是回家继续奉养老母抚养侄儿,续修家谱,一待就是七年,直到康熙三十年才又赴试一次无果。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时,逢甲戌科会试,陈母虽已年届七旬,但此时已身体康健,陈循才振奋精神决定北上京城参加会试。这次会试比较顺利,当时考官王掞将其取中为第九名贡士。

   





   
   


    再表贵池礼和曹氏,这可是名气更著的资深世家大族,曹氏始祖曹清(1001-1073)为北宋名臣韩国公曹利用的长子,跟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是至亲的堂兄弟,曹清长于诗赋,与范仲淹、石延年为忘年交。宋仁宗天圣年间,曹利用为人所陷自缢死,曹清遂避居贵池深山白笴陂,其后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郑樵等大腕名家都曾来贵池与曹氏交游。南明将领曹大镐,是曹清的后裔,曾任浙直江闽总督,节制三十六营文武,赐蟒玉、尚方剑,兼兵部尚书,挂平海大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封定南侯,其誓死不降清的事迹见于查继佐《鲁春秋》、温睿临《南疆逸史》等南明史资料,入清以后名载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赐谥号“忠节”,道光四年,建忠义祠,立忠节碑。
    曹清有一支后裔迁到开元缟溪,故称缟溪曹氏,在清初时,曹世武、曹光国父子刻意经营,将家搬到了北京,后来取得了北京户口,他们的后代就开始在北京上学考试,这其中就有曹光国的两个儿子曹曰瑛、曹曰玮,一个学文,一个习武。
    先简略说下曹曰瑛(1662—1722),他字渭符,号恒斋,官翰林院待诏,擅长书法。待诏虽然官职级别很低,看官可别小瞧了这个职务,那是给皇帝代写文章的助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元首身边的文秘啊,到地方去可谓是“见官大三级”,唐朝的李白就干过这差事。曹曰瑛的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经常与赵吉士、陈奕禧、任兰枝、蒋陈锡等大咖联手题写碑文,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好多拓片。有一年礼部奏请恭迎皇太后神主进太庙,并立皇碑,已经掌院派善书翰林狄贻孙、汪士
先书碑文式样进呈御览,康熙皇帝看后说;“这碑文乃系垂后大典,此字如何去得,内廷现有翰林曹曰瑛,朕知他写的好,着他在中正殿清净地方书写可也,钦此。” 汪士可是参加校勘编修《全唐诗》的十个翰林之一啊,这皇帝也太不给面子了。

   








    









    



    另外不知道曹家是如何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曹寅在自己的诗中称曹曰瑛为“渭符侄”,曹寅在扬州刻书时邀请曹曰瑛过去帮忙,曹曰玮高中武状元后曹寅写信告知山西大儒阎若璩,阎还给曹寅写了一首诗称他的侄子是“风流第一人”,这说明两家似乎是联过宗了。曹寅是康熙的心腹,因此曹曰瑛家少不了要跟皇帝多一层关系。
    说到曹曰玮(1671—1706,字继武,号秀山),那可是一位奇才,不但武艺超群,还“兼通经史大义”,字也写得如铁钩银划。康熙三十二年(1693)十月,曹曰玮以京卫籍在顺天府参加考试,一举夺魁,得中武解元。笔者2003年初到贵池采访曹氏族裔时,听当地老人们讲述,说是当年曹曰玮在考场中与另一位武生竞争,那位先出场,把石狮子举起来绕考场一圈,曹曰玮上场,也举起狮子,但想到若是再举一圈也不算赢,于是把狮子放在另一个狮子上,想想怎么个赢法,而那人却以为他是要把两个狮子都举起来,赶紧上前表示主动放弃。当然这只是传说,武科考试也不可能是举石狮子,而应该是“石礩子”。

    在第二年的武会试中,曹曰玮只取得了第三十六名的成绩,他的内场试卷至今仍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转眼就到了殿试环节,四十五岁的陈循千里迢迢来自安庆府城,二十四岁的曹曰玮在主场也是严阵以待。一位是十年前的老解元,经验丰富,尤擅内场;一位是新进的武解元,初生牛犊,年轻气盛。虽然都是老乡关系,但是上了考场肯定是互不相让。
    十月初四日,为内场考试,陈循的文场成绩自然还是鹤立鸡群。据家谱记载,考试结束后卷子恰巧落在宰相张英之手,张英认为陈循的文章好,拟荐为状元。其子张廷瓒私下向陈循透露了此信息,陈循心下窃喜,以为夺魁大有希望。
    十月初五日,为第一次外场考试,据《康熙朝起居注》记载,皇帝亲临瀛台紫光阁主持考试,测试武举骑射、步射、开弓、舞刀和掇石等武艺项目。

    十月初六日,为第二次外场考试,在考试项目结束后,皇帝亲自选定曹曰玮等十一人再次测试他们的骑射和步射功夫以确定名次。这十一人当中应该有陈循,按陈氏家谱记载,当时皇帝现场确定了名次。测试结束后皇帝又命前科状元、头等侍卫张文焕演示射艺,命其他侍卫演示开弓。外场考试结束后,皇帝移驾乾清宫拆阅内场试卷,钦定前十名名单,其余按读卷官所拟名次排序。曹曰玮被钦点为武状元,从会试第三十六名跃居第一名;而陈循虽然文场成绩显著,但因武场成绩排名靠后,所以只获得了第九名(即二甲第六名),与会试名次相同。对于这个安排,皇帝还特别做了谕示,说以后武科考试不能仅凭文章决定名次,而要重视骑射武艺。

   
    十月初七日,皇帝与文武大臣及参考武举齐聚太和殿,举行传胪仪式,颁布大金榜。状元曹曰玮当然是意气风发了,皇帝钦赐盔甲,巡捕营备繖盖仪从送武状元归第,其场面肯定是十分的壮观。而陈循则显得有些沮丧,但对于皇帝的安排,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悲伤,当时同榜的桐城人林鸾好言相劝,而翰林院检讨张希良(《瓦屑坝考》的作者)则专门给陈循题写了一块“大廷元”的匾额赠送给他。实际上四十五岁“高龄”的陈循敢于PK来自全国各地年轻力壮的青年才俊,可谓勇气可嘉,能获得第九名已属非常不易了。
 
    中了武进士的陈循回到怀宁后,其母不久病逝,陈循又添哀伤,在母亲安厝处独守庐墓几个月,过了寒冬后才回到家里。后陈循因身体不好,无意仕途,曾在喻成龙处佐幕,后应同科武榜眼南阳总兵丁爽的邀请到河南,丁爽病逝后,陈循回老家不几年亦黯然病逝。于今其事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彻底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曹曰玮被钦点武状元后,在皇帝身边当了六年的侍卫,后外放山西任绿营武职,康熙四十三年(1704)升陕西靖远卫副将官,并在此任上署“左都督”衔,为正一品,时年虚龄才三十四岁。康熙四十五年(1706),升任陕西兴汉(即今陕西安康)挂印总兵官,所谓挂印总兵就相当于明朝的将军,即挂将军印,但清朝不称将军,当时全国只有十个重要地方设挂印总兵,其地位高于一般镇守总兵。按正常发展的话,很快就会升任清朝绿营武官的最高职位——提督,可见康熙帝对于曹氏兄弟是极为重视的。但可惜的是,这年八月,刚刚上任不久的曹曰玮就遭遇了汉江特大洪水,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不幸染病不治而亡,年仅三十六岁。皇帝得知后深为痛惜,钦赐祭葬,并入乡贤祠。曹曰玮著有《武经汇解》一书传世,曹氏家谱中也有一些他的诗文留存。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