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菜心粑

作者:金秀华

2018-01-10 10:01:56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是和美食分不开的。安庆人更是深谙节日和美食之间的深厚关系,比如农历七月十五,这是安庆人注重的“七月半”、“鬼节”,祖籍枞阳、桐城的人们早早就为过节的米粑而忙碌起来了。
        安庆人对米粑可谓是情有独钟。在这种深切的眷恋之下,米粑的种类也是纷繁多样。而“七月半”这天,枞阳人做的菜心粑,更是其中的翘楚。这种由纯米粉制作的状如包子的米粑,馅料多样,美味可口的同时也蕴含着驱邪纳福、缅怀先辈的寓意在里头。
        早在“七月半”的头一个星期,枞阳农村的亲戚就给市民殷阿姨家送来了一大袋的米粉。这种米粉和市面上见到的糯米粉不一样,是选取今年新收获的早稻米精磨出来的。这种大米粉是制作“七月半”菜心粑的最佳选择。
        “现在这些米粉都是机器磨出来的,我们小的时候,都是手工磨粉。”殷阿姨不由得回想起当年,那时每到节日前,家家户户都搬出大米淘洗晾晒。在初秋热辣的太阳下,大米很快就被晒干了,家里的主妇们就端着成盆的大米放在小石磨上磨粉。经过石磨细细的研磨,再经过细筛子细细筛过,洁白细腻的米粑粉就制成了。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一大早,殷阿姨就来到菜市场,买来了新鲜的猪肉、鲜嫩的豆角、五香的豆腐干等等,这些是做馅料、枞阳人称之为粑心的必备的食材。回到家来,居住在市区的几个姐妹都过来了。      
 
 
        “这是我们家里的一个风俗,七月半在一起做粑。”殷阿姨说,说是一起做粑,一是人手多好干活,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老姐妹们一起聚聚。
        很快,大家就按照分工忙起来了。做粑心的人,将洗净的豆角细细切碎,猪肉、豆干、红辣椒切成小丁,然后一起放入锅中炒熟,加入调料调味,盛出待用。和粉的人,在锅里烧上开水,待水沸腾后,把米粉倒进,先和后揉。这是个很讲究经验和技巧的活儿,开水和粉的比例要恰到好处,和出来粉团既不能软了,也不能硬了。揉面的过程更是考验耐力,要用力的不停揉搓,直到粉团圆润光洁,不粘手不粘盆钵才算好。
        接下来就是包的程序了,大人小孩围坐一起,人人都能包出个粑来,不过好坏优劣却是一眼可辨。大块的粉团被揪成均匀的小剂子,将一个小剂子拿在手中,揉捏成薄皮状,中间放上馅料,再如同包包子一样捏上开口。最后再在手心里团一团,整理一番仪容,一个雪团般的粑就做成功了。技术好的人,做出的粑通体莹润精致,而小孩子做的粑多是奇形怪状。不过粑的做法不一而足,有做成饺子状的,如果馅料少了,剩下的粉团还会被用来做成无菜心的小粑,两手一拍就成,上面还带着掌纹,有着自然的童趣。
        做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煎制,这有点类似于做煎饺。铁锅里放上油,烧热后放入做好的粑,稍微煎制后,加入少量的水,盖上锅盖,小火闷蒸,等到香味飘散开来,米粑就做成了。
        也有把粑放入笼屉像蒸包子一样蒸熟的,无粑心的小粑大多是如水饺一样直接下到水里煮熟了吃的。
        除了“七月半”,枞阳、桐城人在小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也会做菜心粑。“磨米粉就是要将邪气磨掉。”老枞阳人施先生说,枞阳有“粑灾星”的说法,就是把灾星赶走,这里有着对孩子平安健康的祝愿在里面。
        菜心粑热气腾腾地出锅了,上半层洁白如雪,底部金黄焦脆,整体皮薄剔透,米香四溢,叫人食指大动。守在锅边的孩子们,不顾烫手,已经拈起一个咬下一大口,米香和菜肉香味瞬间在舌尖绽放,牙齿享受到柔韧和酥脆的双重体验,心中升起一种无法压抑的深切情感,那是对美食、对亲人、对故乡、更是对传统的留恋和渴望。
 
 

家风古训

竹林堂阮氏家训
家训原文敦孝悌 百行之原,孝悌为先。尽忠顺...
清河张氏家训
  家训原文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
高河笃本堂王氏家训
  家训原文  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
陈洲刘氏宗规凡例二...
一、君相之事迹,谱明宗派之亲疏,一有所诬,...

寻根认亲

一周寻亲日记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下午接到曾在湖...
访亲收族,圆梦竹山
  ——2021年清明为迁竹山县始祖张传迓公立...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
2019赴安徽怀宁大雄山寻亲记作者:陈宗文珍贵...
安徽石牌股何氏寻亲
【寻亲】安徽石牌股寻陕西旬阳、商南、镇安,...

信息动态

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
作者:作者:身在江湖心在民 8月16日下午...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
8月16日下午,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安庆皖...
【寻根谒祖】百年夙...
【陕西白河县陈氏5人安庆寻根成功】二百载迁徙...
江苏常州家谱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局局长李传奇(前)主持揭牌仪式,...

皖江名人

  • 两个解元争夺状元,宰相与皇帝意见不一

  • 萧谦中先生傳略

  • 潘赞化:《新青年》早期撰稿人

  • 徽班名伶郝天秀的两个曾孙女:郝菉漪、郝漱玉

  • 余湾画家余伟

  • 《左光斗诗文集》点校后记

  • 方东美:八次演讲纵论人生哲学

  • 先驱吴越

  • 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

  • 方令孺:新月派才女诗人

编审机构

监:任祥斌
编:张健初
学术总监:张全海
编:陈
  胡志龙
  夏筱翊
杨积盛
余世磊
编辑主任:江
美术总监:唐德龙
技术总监:杨

安庆家谱网

客户端下载